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【戲劇】錚錚鐵蹄,去而不返-「琅琊榜」之三 林殊與景琰



記得看完小說後,電視劇尚未播出之前,閱覽一個流量很大的戲劇介紹部落格,版主正好介紹瑯琊榜。第一張劇照版主貼上梅長蘇,第二張是霓凰,靖王蕭景琰置放其下,介紹寥寥數語。瑯琊榜劇成之前,我實也沒怎麼聽說過王凱,也很難怪版主這樣安排。我只是依書留言給網上相熟的版主戲言:「你圖這擺法不對!第一張圖放梅長蘇無誤,第二張該放靖王蕭景琰,因為這部戲實際上是沒有女主角的。」尚未看過原著的版主,聽我略為解釋之後,從善如流迅速改了圖。

我想說的是,蘇、靖二人的互動做為故事的中心主線,若要論劇之得失,斷無法略過劇組在兩人身上的增補裁減,而產生的損益不談。甚幸,胡歌、王凱兩位選角擦出的火花真是湛然奪目!可以說當胡歌飾演的林殊以梅長蘇之姿,施施而行,來到闊別十二載的摯友蕭景琰眼前,觀眾心之所繫,便無不聚焦於這兩人之間的起落轉折了。演員優異的詮釋能力、劇組在運鏡與剪輯上,對氛圍的掌握與細節的要求,精準補捉了蘇、靖兩人細微的情緒變化。



於是,我們跟著一起入了戲,並且深陷其中!一路哀其相逢竟不能識!待得認出眼前人,北境鐵蹄聲已近,催促著梅長蘇一步便要邁入死境!可嘆梅長蘇求仁得仁,但林殊竟要在蕭景琰的生命裡死去兩次!得而復失,其痛猶在不得之上!景琰之慟,觀眾同悲同感!是胡歌與王凱入骨三分的演繹,賦予梅長蘇、蕭景琰鮮活的血肉靈魂,我真是愛極了他們的表演!特別是胡歌,從仙劍奇俠傳裡明亮的李逍遙,走到淡漠中隱著一把火的梅長蘇,他的人生故事也歷盡了生死一瞬,友朋驟逝,右臉容顏毀傷,險失明的重大起落!這些年,每每從螢幕中,一再窺見當年重大車禍的凶險!而我,實在不能免於為現實生活裡的胡歌,人生際遇竟與梅長蘇諸多巧合感到驚異!彷彿書成,這個角色便望穿秋水的靜靜為他等在那裡!人生的試煉,淬礪出更深刻的演技。瑯琊榜裡的戲精戲骨再多,最令人摧折處,都莫甚於側寫梅長蘇,以及蘇、靖兩人的對手場景。



演員優異、對白含蓄深刻,以及導演運鏡間的聚焦與轉換,流暢度令人激賞,因此能毫釐不差的傳遞人物情感的流動。幾個特別令人屏息的場景,亦是化作戲劇以後,編劇者匠心獨具的添補。小說中屢屢書寫梅長蘇眼中流露自傷自嘲之意,在那場近似獨白,以炭火自傷的戲裡,完全具象化了!梅長蘇在聽來苦澀無比的長嘯中言道:「我這雙手,以前也是挽過大弓,降過烈馬的…」





還有一場,梅長蘇入懸鏡司一番折騰後返回蘇宅,病勢深沉而嘔血,神智昏沉中交代數語,全是憂慮衛崢、心繫藥王谷兄弟、擔心景琰躁進,還要關照夏冬處境!我看此節,徒嘆人哪果真慧極必傷!這人樣樣都想到,樣樣都要操心,唯獨從不愛惜自己,憂思這樣深,怎能活得久長呢?而非要以淡寫梅長蘇的情深,來回應靖王責其無情的誤解,真是要刨了觀眾的心!這戲從不叫嚷喊痛,但就是令觀者心頭淌血!海宴深諳創作上留白的藝術手腕,往往對話越是極簡,情感強度越烈!她太懂得引動閱讀者在腦海無法停止的懸心和想像。小說如此,編寫劇本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!




看書時總思量那些何其婉曲的細節描寫,要能不失味道的轉換成畫面,何嘗容易!劇已大成,證明瑯琊榜劇組不僅能做到!甚至遊刃有餘!容我再多引幾個印象深深的場景,好比病榻上,長蘇不慎做出林殊思考時慣有的捻袖小動作,那是他第一次引起景琰投以不尋常的注目。劇中景琰但只問了一句:「蘇先生想事情的時候,手裡也會無意識搓著什麼東西嗎?」胡歌飾演的梅長蘇眼神微顫,隨即掩蓋不安情緒,唯獨隱去了眉眼間的心事,暗自藏進袖袍中的手,卻將情緒全流瀉給了觀眾,此景揪心。再譬若九安山上,戰情緊急,梅長蘇順手拔出靖王配劍,指向軍事佈防圖,隨即意識到不妥,自己竟再度露出林殊的破綻。此段落,合併一個記憶的閃回,長蘇、甄平、蒙摯、然後是景琰的表情,鏡頭在各人臉上流轉了一輪,已精準掌握住在場諸人表情各異,人人心中所思不同的氛圍。梅長蘇的惶然、甄平的遲疑、蒙摯的擔心、蕭景琰的疑慮,一應到位。劇情推演至蘇、靖兩人無視於旁人,心意相通、言語無礙的商議突圍之策時,梅長蘇於危急之際,思慮已難面面俱到,披露其知曉當年景琰與小殊才知道的秘徑,使得景琰心頭疑雲更深重。這整個段落一氣呵成,情節上的小動,以及角色心緒的微調,讓戲劇更勝小說的精采,相較書中景琰對梅長蘇拔其配劍的略而不見,海宴此番修改更合情理,更具衝擊,也更挑動觀眾的情緒!



從景琰誤解梅長蘇但求爭大位,不以靜妃及衛崢的安危為念開始,至圍戰獵宮,直到梅長蘇相救聶鋒,赤焰少帥與大將、聶鋒與夏冬終重逢,長達十數集的劇情鋪陳(EP33-EP48),是瑯琊榜戲劇化後,能更優勝於小說的佐證,且去兩相觀照便能明瞭。小說已是極佳,海宴親手添補後的劇情,更是妙筆生花。



其中尤以靖王怒斷搖鈴,梅長蘇既傷且憂,強撐病體,漫天風雪來相勸,最是劇力萬鈞!雪雨霏霏,梅長蘇急火攻心,顧不上晏大夫的叮囑,以及黎綱、甄平的勸阻,欲從蘇宅趕往靖王府。眼看主子虛弱的連走路都需要小飛流攙扶,甄平急得在蘇宅門口都跪下了!梅長蘇慍色微怒道:「甄平,如果我聽你們的,現在躺在床上,任由靖王硬生生踏進夏江的陷阱裡,你覺得我這個病養好了,還有什麼用!」透過生動的聲音表情,以及自然的肢體動作,將梅長蘇波動的心緒,詮釋得絲絲入扣!若不能把將軍魂融入總是傷病加身的梅長蘇骨血裡,那麼這個角色就不算成功!胡歌將梅長蘇身雖困於病體,氣息仍散發著一股赤焰少帥不怒亦威的精神與意志,刻劃得形象鮮明、栩栩如生。而雪色一片的金陵城,大雪紛飛,細細兜頭而下!靖王閉門不見,梅長蘇一襲天青色長袍、肩披黑領月牙白大氅,宛若修竹長身立靜於府前,儘管身形單薄,骨子裡卻透露出青松般的堅韌!這畫面即使按上暫停鍵,視覺上本身就已是一幅極好看的畫,一幅淒冷的水墨畫!




此段蘇、靖兩人競戲一來一往精彩絕倫。兩個角色雜揉的情感複雜度皆高,景琰越是珍重摯友林殊,就會越痛恨梅長蘇不宜相救衛崢的判斷。而越是一意迴護林殊,恰恰越是施壓在眼前已經熬得嘔心瀝血的好友身上!同樣的,面對義憤填膺、不管不顧的景琰,梅長蘇勢必又是心焦、又是傷痛,又是感動,又是難受,還務必要阻止景琰做出錯誤的決斷,百般煎熬的情緒,都需要被一體呈現!此節的矛盾糾葛,扣人心弦張力十足,叫人看得無法稍喘。我也只能說,演得再好,也就是這個境界了!而蘇兄在密室中對景琰那椎心一跪,真有千斤之重,跪得我又不爭氣地,心框啷框啷摔碎一地!我看這戲看得都快成了玻璃心,每天都在掃碎片…



就是陪著兩人,在霜雪天裡走動的烈戰英、甄平、以及蒙摯諸人反應,也都絮描得極好!戰英勸主:「我覺得蘇先生是真心輔助殿下的,所以很多事情不要太較真了…」甄平不忿:「靖王殿下到底在幹什麼?我們宗主在這四面透風的地方,都等了半個多時辰了……連個面兒都不露,倒像我們宗主有什麼對不住他!」蒙摯情急:「他不會就這樣把你扔在這兒吧?…怎麼能這樣呢!我找他去…」若無穿插這些稱職的配角為戲添色,戲劇張力當不會如此飽滿激揚!海宴為梅長蘇苦口相勸添加的對白,更是情真意摯,感人至深:「殿下,你的心情我明白,十三年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,你沒有在他們身邊,這份懊惱,這份苦楚,到今天都沒有減輕分毫,是不是? 我既知殿下此心,又怎麼會敷衍於你呢?」一席話披露的真情,既屬於蘇長蘇,也屬於蕭景琰!只能一嘆,幸好,天地雖不仁,人間尚存真情義!




小說、戲劇收尾收得沉痛高絕,當觀者以為已歷盡精彩,嚐盡了風起雲湧、驚心動魄的滋味,走到了摯友相認,終能一慰的時刻!看梅長蘇大殿斥帝,何其痛快哉!嘆真相終大白,七萬忠魂得回清白,梅長蘇以病軀,擔起的千斤之擔,就要能放下時,邊境戰鼓已然敲響...卻正是



錚錚鐵蹄聲已近,戰士悲歌實未徹!

重逢亦是長訣時!此一慟,終於讓觀眾紅了眼眶!

此一著,雖狠絕,唯其如此,瑯琊榜方能刻骨銘心!







做為一個愛看戲劇,愛到了極點的觀眾而言,我要說追趕瑯琊榜的這一個多月,搞得朝起早夜眠遲,但當真是追得又累又爽....



何其滿足,等到了一部質感好得如此令人激賞的上選之作!


關於大結局,我是有點想法,假使補個兩三分鐘蒙太奇式手法簡短帶一下北境戰爭,功成後給一個林殊油盡燈枯燃燒殆盡的鏡頭,更完整!講一部兩三年前叫好不叫座的電視劇「真的漢子」,男主角路斯明飾演刑警隊長的高倉,帶傷堅守崗位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倒下,我覺得那種結法,讓我印象很深,挺好!悲愴!也更完整一點...或許沒演到死透,也是顧慮到廣大觀眾的玻璃心吧....(攤手)



續......




閱讀延伸:昭昭此心,日月同鑑---談「瑯琊榜」的書與劇(二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